【党史学习教育】毛泽东寻乌调查:禾头根下毛饭吃

来源:寻乌发布 发布时间:2021年10月20日 10:57

1930年5月,毛泽东在寻乌进行了近一个月的社会调查,写下《寻乌调查》和《反对本本主义》两篇光辉著作,提出“没有调查,没有发言权”“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”等著名论断,是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祥地之一。



禾头根下毛饭吃

晚上,月光如水,娴静而安详,透过树梢,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。马蹄岗上,有妇女在唱歌,歌声余音绕梁,古朴而深厚,听歌词,好似唱的月光歌,却没有酷月当空,清风徐来之感,细细听来,却有一种深沉而苦涩的酸楚飘然出世的感觉占据着毛泽东的心头。毛泽东放下收起笔,用心聆听,即听得:“月光光、光灼灼,埃跌苦,你快乐,食也毛好食,着也毛好着,年年项起来,总住烂屋壳……”

歌者虽是以寻乌土话唱的,然而吐字清晰,毛泽东大概还能听懂唱词,他从未听过这么好听的客家民谣,兴味盎然,叫上古柏一起听歌。

歌声歇后,毛泽东问古柏;“这歌似儿歌亦非儿歌。叫什么歌?”

古柏说:“这是一首寻乌流转很广、妇孺熟唱的一首革命歌谣,歌名叫《月光光》。”

“近几年来,这首歌在南半县土地斗争中,是农民、小孩普遍地唱的一支歌,在斗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。现在全县赤化,刚才应该是宣传队在教妇女小孩唱歌。”古柏进一步补充道。

“革命歌谣,应该是我们革命群众新创作的啰。”毛泽东这时兴味大发,“古柏,来,把这歌词帮我写下来。”

古柏说:“不用写,有现成抄好的。我们的干部都随身带有歌词,方便下乡时教群众唱。”随即把抄有《月光光》歌词的本子拿了出来,翻开找出后递给毛泽东。毛泽东一看,见大都是用寻乌方言写的歌词,便叫古柏一边解释一边轻声的低唱,古柏边唱边翻译,完了之后,毛泽东大喜:“这真是一首思想清纯而意境不一般的歌,请问是哪位高人所创?”

“是我们寻乌著名的文人刘淑士先生在三二五暴动前创作的。”古柏说,“淑士先生不仅是个革命者还是位医术高超的中医,现在红军医院做大夫。因为前段时间发生了上四甲战斗,伤病员较多,他一直在忙于工作,我还没来得及介绍他来与你认识。”

毛泽东对刘淑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接着古柏向他详细地介绍了刘淑士的基本情况。

古柏说:“刘淑士,原名叫刘维鉴,字淑士,光绪17年9月出生的,南八区龙图乡下村人。父亲是个老秀才。刘淑士6岁就跟随他父亲刘仲齐读古文经史,一直到16岁。20岁在长宁县立高等小学毕业,后在县里的光裕、县立、石溪等学校任教。课余时间跟他叔父刘玉田学医。1927年,在我们的中山学校担任过文史教员。”

毛泽东举起夹烟的手指在空中弹了两下,兴奋地说:“你们寻乌中山学校的人都很了不起!我倒很愿意再听些他更详细的情况。”

古柏边给毛泽东添茶水边介绍说:“刘淑士的堂兄弟刘维、刘维锷也是我们中山学校的人,他们是寻乌革命的先驱。在他们的直接影响下,刘淑士积极参加了县里的革命运动,加入了中山学校的革命队伍。寻乌县革委成立后,他担任了文字方面的宣传工作。后党支部开设了篁乡、车头、龙图、南桥、留车等中山分校,由我、林金镕与刘淑士等同志深入农村开展宣传工作,教儿童、妇女唱我们寻乌客家民谣改编的红色歌谣,给穷苦农民启迪革命道理。期间,刘淑士创作了不少好歌谣,如革命歌谣《月光光》等,激发起了全县穷苦农民的阶级仇恨,被广为流传,唱遍全县。刘淑士为了闹革命,还经常把自己的工资都拿去印刷革命宣传单哩!”

古柏又笑着继续说,刘淑士把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“联俄、联共、扶助农工”的三大政策,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讲给乡下夜校的农民兄弟听。并且利用革命刊物《赤裸》,尖锐地批判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。在他的积极宣传下,农民协会在全县秘密发展了会员近万人。

1928年,三二五暴动前一夜,刘淑士带领师生通宵制作暴动宣传标语。25日黎明,刘淑士与古柏、潘叶煌等在县城一路,一起领导中山学校的师生和城郊东、南、西、北厢的农民暴动队伍二千多人,负责攻打县城,取得了大胜利。三天后,暴动失利,刘维、刘维锷被敌人杀害,家产被抄,房屋被毁,家散人亡。刘淑士潜伏在群众中隐蔽起来。他一边给贫苦农民治病,一边继续创作《闹五更》、《哭五更》等红色歌谣宣传革命。

毛泽东说:“这个刘淑士了不得啊!麻烦你把他请过来一起参加调查总结会。”说完把自己的名片递给了古柏。古柏接过名片,爽快地答应了毛泽东。

刘淑士医生接到了古柏县委书记交给他的名片。名片正中印有“毛泽东”三个字,右侧是“湖南润之”四个小字,共七个石印的字样。刘淑士又翻过名片背面来看,只见是非常熟悉的字迹,原来落款是古柏。留言写着“淑士先生,毛委员于旧历五月初七召开寻乌调查会,请你来参加。古柏顿首”。名片只有手指那么长,三个手指那么大。

初六那天,刘淑士按时到了城外,来到了毛泽东居住的马蹄岗。走进鲍牧师的那幢石砌楼房。一进楼,看见了十多个本地的熟人。有古柏夫妇,曾昭秀夫妇,商会会长郭友梅,县城水角楼60多岁的老秀才郭清如。还有小官吏管钱粮的田背岗上人刘上辉,县苏主席邝世芬。以及红军战士和学生代表。参加调查会的有“工、农、商、学、兵”各界人士。包括毛泽东在内,一共有52人。

“开什么会,人这么杂?”刘淑士心里正琢磨着,古柏县委书记迎了上来握手问候,招待他坐下,并向他介绍坐在旁边的毛泽东说:“这位就是我们的毛委员。”刘淑士恭敬地喊了声:“毛委员好!”“请坐,请坐!”毛泽东谦和地点点头。

调查会结束后,毛泽东又专门向刘淑士询问了创作《月光光》的过程。

刘淑士介绍说:寻乌有一首流传千年的儿歌《月光光》。歌词是这样的:月光光,秀才郎,骑白马,过莲塘,莲塘背,种韭菜,韭菜花,结亲家,亲家门前一口塘,放介鲤嫲八尺长,鲤嫲肚里做学堂,放牛奶子做文章。

“我根据这首妇孺皆知的儿歌,在两年前便以地道的寻乌方言对它进行了改写,并改歌名为《禾头根下毛饭吃》,又叫做《一年耕到又阿嗬》”刘淑士不无感触地说,“寻乌人民苦啊,禾头根下毛饭吃,说的是刚打下禾交过租就没有饭吃了。这种情形寻乌简直占百分之四十。”

“为什么禾头根下毛饭吃呢?简直是难于想象啊。”毛泽东感慨地说。

刘淑士说:“譬如耕了二十担谷田的,被地主量了十一担多租,剩下八担多。去年过年和今年青黄不接毛饭吃时借过地主谷子两三担,利息是加五利,这又要去了三担多至四担多。打禾了,还要买好东西招扶地主。因此虽然禾刚打过,但买了一点油盐,舂上一点米子后,刚刚维持到立秋,所有谷子就没了,这就是一年耕到又阿嗬。”

停顿了一会儿,刘淑士又补充解释说:“在我们寻乌,高利剥削有钱利、谷利、油利、卖奶子、打会五种,其中谷利是最重的一种,是富农和殷实中小地主剥削贫农的一种最毒辣的方法。每年十二月、三月两个期间借的最多。贫农为了过年,因此十二月要借谷;为了莳田,三月又要借谷。不论十二月借还是三月借,均要在六月早子收割的时候还他,利息均是加五,即借一石还一石半(三箩)。这样一来,在六个月乃至三个月间,就要算去百分之五十的利息,简直厉害的不得了。”

毛泽东心情沉重地说:“这首歌谣就是我们劳苦大众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!正如歌谣《月光光》唱的一样,‘穷兄穷弟爱同心,穷姊穷妹爱团结,团结起来当红军,当到红军杀敌人!’我们中国共产党就是要领导劳苦大众翻身做上主人的。为建立一个民主、自由、平等的新中国而奋斗!”

后来,刘淑士在毛泽东同志的指导下,与古柏、曾昭秀、陈策等一同编辑《寻乌日报》,用油印刊出。

附:《月光光》全文:

月光光,光灼灼,埃跌苦,你快乐。食也毛好食,着也毛好着。年年项起做,总住烂屋壳。暗婧女子毛钱讨,害埃穷人样得老。暗好学堂埃毛份,有眼当个瞎眼棍。天呀天,越思越想越可怜。事业毛钱做,年年总耕田。六月割也就,田东做贼头。袋子一大捆,擎把过街溜。吗个都唔问,问谷曾晒就?穷人一话毛,放出下马头。句句讲恶话,俨然税户头。唔耐何,量了一箩又一箩,量了田租量利谷,一年耕到又阿嗬!又阿嗬,会伤心,穷兄穷弟爱同心,穷姊穷妹爱团结,团结起来当红军,当到红军杀敌人!”

注:“埃”,我。“毛”,没有。“项起做”,继续做。“暗婧女子”,再漂亮女子。“样得老”,怎么得老。“暗好学堂”,再好学堂。“割啊就”,刚割完。“做贼头”,很恶之意,如贼头一样恶。“袋子一大捆”,用去收租的。“过街溜”,洋伞。“吗个都唔问”,什么都不问。“放出下马头”,打官腔。“税务头”,大地主。“阿嗬”,没有了之意。“爱同心”,要同心。

来源:寻乌发布